- 杨刚;
高校教育目前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存在严重偏差。学校更注重学术上的和理论上的培养,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跟一些高校的教学、师资条件限制有关;然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理论基础知识以外,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扎实肯干的"练兵精神"。高校的职责是服务社会,所以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不容易,对高校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不管是从学术方面和道德素养方面都需要高校教师以"工匠之精神"精心雕琢,才能完成。本文讨论作为食品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怎样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基础的"工匠精神"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019年06期 v.18;No.22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志刚;
泰顺素有"世界蜡都"之称,叶蜡石矿床中的"泰顺石"具极高文创价值。泰顺石雕艺术学校是非遗项目石雕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基地,该学校在石雕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诚·成·承"匠心德育品牌,结合学生特点和石雕专业特色,学校在德育活动、德育工作和德育资源各方面进行了德育品牌化实践,突显了非遗专业德育特色,拓展了德育深度。
2019年06期 v.18;No.22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亮;陈丽芳;丁慧;
中小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育人面临着供需人才"时间、数量、规格"需求不一致的三大难点,导致校企深度融合实施现代学徒制改革存在很大难度。针对这一难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应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手段,积极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学徒制创新模式。该创新模式为现代学徒制改革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加快京津冀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贡献新力量。
2019年06期 v.18;No.229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相锋;李援农;代雪婷;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课堂频繁使用智能手机、影响课堂教学现象,探索了以智能手机作做为辅助教学手段,在中职学校土建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把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手机的使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正确、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机,实现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同时提出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智能手机的注意事项。
2019年06期 v.18;No.22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利;高妮;
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训的环节,通过实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文章以高职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由基础能力训练、核心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强化认识实习、强化校内实训室建设、强化岗前训练、参加技能大赛四项措施进行改革,使教师素质及学生实践技能均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06期 v.18;No.22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行;李成忠;马甜;夏群;许敏;丁银花;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来华留学生逐年增加,给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成为发展的瓶颈,而课程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留学生为试点,从实际出发,阐述留学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具体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课程建设措施,以促进留学生教育的长足发展。
2019年06期 v.18;No.229 36-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伶俐;姚瑶;罗燕娜;易少凌;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方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精炼、针对性强的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到"中药制剂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微课的制作过程及微课资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19年06期 v.18;No.22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申卫江;陈静;
可迁移素养是高职学生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迁移能力作为可迁移素养中的关键能力,表现出情境适应与灵活性、问题解决与责任心、思维方式与创新性的特征。在高职课程教学中重视应用比较教学、元认知学习、思维训练等迁移性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将高职学生可迁移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2019年06期 v.18;No.22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二敏;马前帅;范胜文;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分析了对气动技术教学的要求。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加就业能力,改善教学质量,在和田创新十二法指导下研发了一款气动技术实验教学装置。该装置设计为箱体结构,便于实验室管理;采用人机交互式界面,嵌入多项工程教学案例,使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教学中采用CDIO项目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为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019年06期 v.18;No.22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冬鸣;田春丽;
本文对智慧银行网点出现后,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重新调整,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人才需求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金融事务专业怎样更好地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如何更加贴近智慧银行发展的要求,进行了重点说明。
2019年06期 v.18;No.22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敏高;夏怡;
文章分析了高职"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课程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针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阐述了该课程教学项目化改造探索的方法和体会。
2019年06期 v.18;No.22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程二九;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高校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传统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按照智慧课堂建设的标准,依托蓝墨云班课和计量器具检定和调修慕课课程平台,构建了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效果的分析,可以确定,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对高校专业课程智慧课堂的建设与教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19年06期 v.18;No.229 60-6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齐秀辉;鞠志涵;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MOOC+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也日益广泛。将"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的市场营销相关课程中,对推动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为社会输送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市场营销课程"MOOC+翻转课堂"教学时代的来临,"MOOC+翻转课堂"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挑战和市场营销课程"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这三个方面对"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2019年06期 v.18;No.2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文英;
"双精准"教学理念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被率先提出的新型职业教育理念,旨在引导职业院校推进校企精准对接和精准育人,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在中职院校中设立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减少负面因素给中职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立足于"双精准"视角,中职心理教师们唯有从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升中职心理健康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中职教育水平。
2019年06期 v.18;No.22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晓红;王祥林;
本文主要是介绍高职英语结合通识教育所做的改革和调整。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之时,各高职院校适时地推行通识教育,我院也提出了TCDP通识教育体系。在此教育体系之下,我院高职英语课程也在积极地寻求自身的课程定位和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文中对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构建、高职英语课程建构的保障以及与之匹配的课程评价做出了详尽的阐述,以期推动我院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收到良好效果。
2019年06期 v.18;No.22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亚男;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与教学环境的高度契合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纸质教材+数字课堂"的呼声日益高涨,新形态教材应运而生。在对新形态教材优势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有教材形式不足与实际需求,提出了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
2019年06期 v.18;No.22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陆文琼;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但是它对学生的空间感和想象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抽象的文字和简图对他们来说尤其是很大的障碍,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一线教师都在利用各类可视化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但是如何将这些资源有序编排以及高效呈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该文在整合多种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对《机械制图》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授课效率,并让课堂变得更丰富可控。
2019年06期 v.18;No.229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学礼;黄河军;
《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教材编写主要依照"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理念。编写过程中,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教材编写团队,积累编写基础材料;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动向,调整部分教材编写方向;走访查询,教材编写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规范、标准;征求工程优秀技术和管理人员意见,确定编写内容;发挥团队优势,精心编写教材,通过教材编写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2019年06期 v.18;No.22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春艳;陈国亮;
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永久课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专业学习及就业阶段情况与心理特点的分析,敏感又自卑、情绪波动大、自控力较弱、学习态度欠佳、学习动力及能力不足是手机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变革高职院校管理制度,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力举措。
2019年06期 v.18;No.22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国成;向燕玲;
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智能化教育颠覆了传统教育方式,也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教师专业成长,分析其内涵:TPACK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能力,数据素养是教师发展的必备能力,知识管理是教师发展的支撑能力。本文从重新定位教师角色,重构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大数据意识,提高教师的数据素养,建立在线联盟等方面设计发展路径,以适应教育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的需求。
2019年06期 v.18;No.22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沈诚;
中职的快速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量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是无法满足学校需求的,这与青年教师缺少清晰的专业成长规划是密不可分的。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现提出一套新的教师技术技能培养体系:通过设计"2必修+8选修"的成长路径,引导青年教师在专业技术技能领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设计"三级阶梯"式考核机制,促进教师阶段性可持续发展;同时架设教师多元化成长平台,为部分对其他领域感兴趣的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2019年06期 v.18;No.22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真;
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学校提供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中职教育特点呼唤教师个性化成长规划。学校从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技术成长出发,以"共性+个性"的教师培养机制,展开青年教师成长实践研究。设计了青年教师成长路径三大方向多样化的选择和三级目标可持续的发展,形成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幸福成长"三纵三横多分支"的个性化路径导航图,促进了学校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具有较强的独创性与借鉴意义。
2019年06期 v.18;No.22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